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散文精选:析古景楹联

文轩文档网 发表于2021-11-09 16:04:59 本文已影响

  散文精选:析古景楹联

  我有一个爱好,就是抄录古典建筑上的楹联、题词以及各地的特色八景。我感觉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我去过山西的乔家大院,河北顺平的王氏庄园等,都保留着十分丰富的楹联作品。

  山西乔家大院:“和而不流有定守,敏而好学无常师”;顺平王氏庄园:“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这些楹联让人反复吟咏之余,不由感叹文字的神奇魅力!

  声名赫赫的园林、宅院是这样,那么穷乡僻壤又如何呢?我翻阅过许多县志,几乎每个县都存有本城八景的记载,几乎每个城门上都有华丽的题句,就连偏远驿路边的简陋草亭也会拥有一个风雅的名字。甚至在贫瘠的乡村,如果你偶然找到一块刻有渠沟晓月、荒野鸡鸣、柴房炊烟之类村镇八景的石碑,也不要过分惊诧,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碎影,它们已经深深沁入了泱泱大国的每一个角落。

  我几次游览了江南佳丽地——— 南京、苏州、杭州、无锡等,不必说沿途油菜花波澜壮阔的花海,不必说风光旖旎的秦淮河,不必说玲珑剔透的苏州园林,也不必说春水漾漾烟波浩渺的西子湖……尽管去也匆匆,归也匆匆,只挑着经典景点掠影般浏览了一下,单从那千年古镇的楹联,就足以令我流连忘返,迷得神魂颠倒……

  楹联这一我国独特的文学形式展现着隽永典雅的身影,比比皆是。它或悬挂在古宅的厅堂上,或镌刻在小桥的桥身上,或出现在园林的亭阁上……无不凝聚着先哲和今人许多的心血和智慧,记载着悠久厚重的历史。熔历史、地理、宗教、文学、书法、篆刻等方面的知识于一炉,写景生动,抒怀含情,寄兴旷远,隐喻曲折,用典恰切,集引自然,相映成趣。其凝练工整的文字,新颖独到的意境,丰富多彩的手法,抑扬顿挫的韵律,别具风姿的书法等等,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启迪。诚哉斯言“江南多才子”,苏州虹饮山房:留有楹联“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苏州同里古镇有一名为“退思园”的园林,坐落于古镇中偏东北,建成于清光绪十三年。园主任兰生,曾任多地兵备道。退思园系任氏被弹劾后落职归乡时所建,园名“退思”,语出《左传·鲁宣公十二年》“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此园自西向东,依次为宅、庭、园。园内集中了江南园林的楼台亭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等建筑,均贴水而建,而且春夏秋冬、琴棋书画,各景俱全,不仅赢得了建筑大师们的一致赞誉,而且还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退思草堂内正中就悬挂着一副楹联,据说由今北京知名学者、吴江人士吴慧先生撰写。上联为“华榭开时,喜集域中人,贴水芳园画意,半池莲叶容渔戏”;下联是“草堂行处,退思天下事,生风熏阁琴声,千树桐花任凤游”。其中上联中的“榭”,非水榭之“榭”,而是指没有房间的堂;下联中的“千树桐花任凤游”,来自鸟名“桐花凤”,江南又叫“幺凤”。全联意为:华丽的退思堂重新开放之时,各地的人们欣喜地聚集到了一起,赞叹这贴水而筑、充满诗情画意的退思芳园,在草堂门前的碧水中,莲叶随风摇曳,鱼儿尽情戏耍;行至草堂之处,望着匾额,不由思考着天下之事,一阵清风送来悠扬婉转的琴声,鸟儿也飞来了,在花间自由地游嬉着……此联所创造的意境可谓美轮美奂!值得称道的是,这么一副一联字数为二十二字的多言联,对仗字字工整,平仄上也字字相协,实属不易。而且,该联还有两处之巧,一是将退思堂之名嵌入联中;二是联的结构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式,字数成递进之状。于此,足可窥见吴老先生文学功底之深厚及所用心机之一斑。

  我久久徘徊在楹联前,望着退思园奢华的美景,赞叹前辈心灵手巧,也突然想到了,人世间不可捉摸的一个悖论,打造这样一处园林,需要多少金钱和人工?园主任大官人为何被弹劾虽不得而知,但我想他为官时若不贪不夺,缘何有如此巨资大兴土木?!可话又说回来,多年后,此园已归国家所有,且成了古镇著名景区,倾倒了海内外多少游人,络绎不绝地送来多少白花花的银子呢?如同北京的颐和园,慈禧老佛爷当年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挪用海军经费修建自己的玩乐场所,可谓穷奢极欲,恶贯满盈。而如今不也成了国人不可不游的著名景点嘛!罪也,功也?且任后人评说!历史渊源,富人在自己精心营造的宅院里挂上寓意深远、意境优美的楹联。就是穷苦人也会珍藏一幅“贫贱不能移”的斗方自勉,这就是物质贫乏而精神充盈的古代中国。

  古典文化的影子,不只散落在名园、古刹的石壁廊柱上,散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实质上是将风雅植根于国人心中,文明古国正焕发青春的活力。现在,我们应该继承传统,为家乡的景物,冠以优美文雅的楹联,这本身就是一件普及文化、提升文明的大好事。

推荐访问:楹联 散文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