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课题研究目、意义与管理

文轩文档网 发表于2022-03-09 12:26:00 本文已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目、意义与管理,供大家参考。

课题研究目、意义与管理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管理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育科研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重视教育科研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竞争的加剧,教育改革以空前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全球兴起,许多国家政府都越来越重视利用教育科研成果指导本国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与决策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必须为教育改革与决策服务,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

教育科研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其本身的本质属性

决定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也包括社会科学和各种应用技术。教育科学也属第一生产力的范畴,教育科研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第一生产力”的位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中小学校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改革;中小学校要改革,就必须研究。把中小学校教育发展与改革纳入教育科研的轨道,并形成不间断的改革与创新局面,是新世纪中小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1 / 35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对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起了较大作用,研究成果为学校各学科的综合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和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但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则有待于我们的深入研究。

“科研兴校”。中小学校教育既应坚持“常规体系”高效率地运行,又要构建未来教育的框架。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不仅对学校今天的整体教育水平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学校明确未来的教育思路(学校教育的个性化、社会化和终身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2.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趋势。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探索、研究和实验,有助于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可以说,课题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幅度。

重不重视课题研究,是衡量一个校长是不是具备科学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的重要标志。回顾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由于缺少教育科研,办了许多违背教育规律的蠢事。现在已经到了必须重视教育科研、非抓课题研究不可的时候了。真抓实干,至少应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认识正确是前提,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二是领导到位。领导重视是关键,要实施“一把手工程”。

2 / 35

三是组织建设到位。队伍建设,网络建设,专、兼、群相结合。

四是科研经费到位。

3.丰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体系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不仅为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来了累累硕果,还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作出了贡献。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1)发现和揭示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事实;(2)探求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规律(由事实去求因果,由稳定的因果去求规律);(3)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理论(由概念、法则、规律所构成的认识体系)。

理论能指导实践应用,而应用研究又是理论研究的原动力和基石。现代教育技术是在教学论、信息论、控制论、传播学和教育心理学、电子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新兴学科,其基础理论体系是当代科学分化、综合的结果,故相对薄弱。电化教育的应用研究目前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国的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体系,只能在我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的基础上构筑,而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

4.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办学诸因素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才能使学校在现代教育中办出特色,才能使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 / 35

教育实践表明,优秀教师的匮乏,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造成这一窘境的原因不仅是经费短缺,教师地位偏低,还在于学校内部尚未找到一条高效率地造就大批优秀教师的途径。以往培养优秀教师的途径有严重的缺陷:第一,优秀教师的形成,要靠教师自身在长期的尝试性的教育实践中苦心摸索,积累经验。这样做,不仅时间太长,而且以学生为对象的教育实践代价也太大。第二,教师的这种在付出了很大代价后才获得的宝贵经验,多半是零散的、感性的,未能上升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层次,难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如果靠这种古老的手工作坊式的师传徒承的方法普遍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教育水平是难以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求,第三,由于教师大多是实践型和经验型的,随着他们的退休,教育水平提高的过程将被割断,而新一代教师只能永远跟在老教师的身后从而形成难以超越的怪圈。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就是解决这一症结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课题研究是提高素质教师的一条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一是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二是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有助于激发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

二、课题研究概述

1.课题研究过程

(1)课题研究的过程系统:

(2)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

4 / 35

确定课题

①准备阶段----研究设计建立假设

分析变量

科学观察

②现象阶段----资料收集科学调查

科学实验

统计处理

③实体阶段----资料分析模糊数学分析

逻辑分析

作出判断

④本质阶段----形成结论得出结论

撰写报告

2.课题研究特性:

(1)双重从属性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属于学校教育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属于教育科学实验研究的范畴。我们应当根据教育整体的要求进行课题研究,把它寓于教育整体之中,遵循教育科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规律,按其特定的要求开展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活动。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声、光、电、磁、电子技术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又属于现代科学技术(即声、光、电、磁、电子应用技术)

5 / 35

实验研究的范畴。我们必须着眼于科技的新发展,遵循现代科技实验研究的一般原则和特点,开展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活动。

双重从属性决定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既不同于教育体制结构、学制、课程、教材与教法等一般的教育科学实验研究,又不同于一般的科学技术实验研究,它具有教学性与技术性相结合、探索教学规律与移植革新信息技术相统一的特点。我们必须把握住这个特点一定要将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融于教学整体中,把握整体性,突出教学校并重视技术性。任何脱离整体性忽视教学性或者轻视技术开发与技术革新实验研究的想法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2)双重实践性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是一种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主要归属于教育科研范畴,又具有教学研究的性质。教育科研包括一切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以及同教育有关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心理现象的研究;教育科研具有严格的科学性、连续性;主要的目标是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其成果是反映具有事物普遍规律的和具有创造性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教学研究则主要是研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等教育微观问题;常以个别局部的经验为基础;教研过程不具有明确的严密的系统性质,着重现实实用性;其成果则具有集体或个人的个性,主要表现为某些教学规律应用的成果。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分为基础理论研究与开发应用研究两大类,我们经常进行的特别是地方与基层单位开展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通常是与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的应用性或开发性的实验研

6 / 35

究;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从教育大系统的角度看,属于微观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性的科学研究:从科学技术实验研究的角度看,属于发展性研究,即技术开发与应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一般成果的现实应用性很强。这种情况表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具有双重实践性,它既是科研实践,又是教研实践;或科研为主,兼教研性;或教研为主,具有某些科研特点。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既然具有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双重特性,因此我们应当自觉地把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与学校日常教研有机结合,确定实验研究的课题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注重研究广大教师的实际经验。在此基础上探索规律,开拓创新,力求既获得科研成果,又有效地推动日常教研工作,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向深入。

例如长春市北安路小学1994年底承担了《自主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研究》的课题,在教学方面的自主教育子课题是《“三为主”教学模式实验研究》。仅从教学上讲,“三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能力为主线)教学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必须在实施“三为主”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所以,该校确立的课题是《运用电教手段强化“三为主”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并在长春市电教馆《运用电教手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总课题指导下制定方案,实施课题研究。

他们进行该项实验的总体设想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利用现有初步达标的电教设备,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先进的教学技术与生动的教学艺术相结合,现代

7 / 35

学习技术与科学的学习方法相结合,使之对影响学生课业量度的重要因素——课业技术和课业环境积极优化整合,形成接近适应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回归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各种自学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促进作用,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学科综合性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同时又课题研究使理论宝库得到丰富与升华。

现代教育技术是新兴的学科,正处于发展形成的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具有交叉特征的具体学科。根据一些文献整理研究(参照钟志贤同志的论述),现代教育技术学具有如下五类学科特征:①边缘学科特征:即两至三个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边缘地区形成“无人区”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信息传播学、电子技术学、现代管理学等结合产生现代教育技术学。②具有横断学科的特征:即以各种物质结构层次、物质运动形式等某个共同点为研究对象,如信息论、系统论、协同学都与现代教育技术学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③具有综合学科的特征:即以特定的问题或目标为研究对象,必须综合多种学科理论方法手段才能解决,如幻灯片制作涉及美学、技术美学、光学、摄影技术学、工艺美学、技术设计学等。④具有软科学的特征:即以自然现象、科学技术、人与社会因素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为对象的学科,如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战略发展学。⑤具有比较科学的特

8 / 35

征:即研究学科之间的比较,国际之间比较,领域之间的比较,如创造学、思维科学、未来学。

(4)继承发展性

现代教育技术不同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它的继承性、应时性、变通性较强。历史上任何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变革,总是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否定旧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为特征,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则不然,它是新的教育技术补充、完善和更新旧的教育技术,新旧教育技术手段并存。

根据这种情况,开展学校电化教育实验研究必须注重继承发展,审慎对待传统教育技术,不能轻易地否定它。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恰当地结合起来,在结合中开发创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5)过程交错性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是由教师、学生、媒体硬件、软件等诸要素构成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依靠教育整体布局、教学整体设计,依赖于文字教材、一般教法以及传统手段配合,受教学及社会环境、设备器材、电力等种种物质条件的制约,较之采用非物质教育技术手段和实施单一的教育教学要复杂得多。

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无论是大课题、宽面积的实验研究,还是小课题、窄面积的实验研究都涉及到内部诸因素、外部诸条件。内部诸因素与外部诸条件的质级以及发展过程与阶段性不会是一样的,经常出现不均衡现象,这就必须呈现出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过程的交错状态。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模式、方法,涉及到的相关电教

9 / 35

教材的发展跟不上,信息资料交流渠道不畅通,设备技术研究窒息;研究编制电教教材时,与此相关的内部诸因素之间的矛盾以及外部条件的不平衡现象是经常发生的。

科学实验与研究固然排除非主题因素,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特殊性却在于诸多内部与外部条件必须相适应,相协调。

针对这种状况,开展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应当提倡“全方位”实验研究及“一体化”设计实验,即现代教育技术的教法、教材、资料交流、设备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等融为一体,有主有从,在大的实验研究过程中,注意不断地调整相关单项实验研究,促进整体实验研究的和谐发展。“孤立的”、“单打一”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虽然也有收获,但多是影响甚微,不算成功。

(6)广泛社会性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四层人群环绕交错并与一定的物质条件相连结构成。直接组织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是校长、教师和学生;参与现代教育技术规划,直接提供物质条件,教学设计,以及各项服务的是教育行政、教研与电教等部门;教育科研与教师进修机构通过自身的功能作用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除此以外,广播电视机构、声像资料出版部门以及电教设备厂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支持和服务于现代教育技术。事实证明,没有广泛的部门和人员参与,现代教育技术是无法或者难以展开的。

现代教育技术广泛的社会联系决定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必须积极主动地吸收各个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现

10 / 35

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活动。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人是教师和学生,学科教学的专家是学科教研员,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专长的是电教部门的专业人员。在各类人员中各有所长,相互不可替代,又各有所短,需要相互弥补。必须“三结合”或“五结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结合的程度越广泛深入,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成效就会越显著。

(7)成果整体性

现代教育技术按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教学过程诸要素中的一种要素,是教育方式与教学手段综合体中的一种成分。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融合于教育整体与教学过程中,导致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开展现代教育技术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但这种评价只能放在教育教学整体中综合考察。在一般情况下,也只能是粗线条评价,很难说单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个教学过程优化多少,把教学诸因素排除而评估现代教育技术是不科学的。

现代教育技术是由教师、学生、电教设备、教材与教法诸因素构成的,这又是一个综合性整体结构。现代教育技术的成功在于诸因素有机结合,因此评价现代教育技术必须对其诸要素的整体功能综合考察。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要靠任课教师、教研人员、电教人员三结合的综合实力,单靠任何一方都是不行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更是如此,因此其成果具有集体性。

三、课题研究管理

课题研究管理是开展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保障。

11 / 35

课题研究管理主要指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科研机构,或电教业务机构、学校行政领导及课题组负责人,对实验课题和相关的人员、财务、物资、时间、信息.及其日常工作等的管理。

1.课题研究管理概述

所谓“管理”,就是由管理者(主体),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检查、控制、激励、评价等各项措施(手段),对管理对象(客体)包含人、财、物、事、时间、信息等,进行调度、协调(过程),力求有效地达到既定的目标(结果)的社会活动。

课题研究管理是服务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社会活动。上面所说的从“主体——手段——客体——过程——结果”是一般管理的流程,当然,也符合课题研究管理流程的规律。

课题研究管理属于事业型的目标管理。课题研究以一个实验课题为项目,以教学效益为中心,根据自觉自愿的原则组织起来,通过民主协商确定实验的总目标和实验的最终成果;在此基础上,将总目标逐级分解.层层落实.直至建立总课题组及每个于课题组和每位成员个人工作目标,形成目标体系。课题研究管理就是以课题内容为单位划分标准,围绕目标体系建立起来的、为实现总目标、获得预想成果而协调统一的工作系统。

课题研究管理就其组织关系来说有三层,也可以说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实行课题负责制

12 / 35

研究课题从产生动意、申报、立项到实验,均由课题负责人全权负责。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同其它教育科研一样,应由具有较高的思想、业务水平和较强的研究能力、一定资历的人担当负责人。负责人必须是直接参加实验者、亲自设计实验、做实际工作.不得挂名。负责人全面管理人、财、物、事、时间、信息等,并掌握工作进程,带领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并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

(2)行政领导充当课题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人,从多方面支持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须经单位行政负责人同意,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由其所屑科研领导小组(或其它授权的专门机构)审查批准立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行政领导只是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为其实验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不干预课题研究过程,不对课题研究的结果施加影响。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参加课题研究,应视为个人行为,应按其课题组成员角色对待。

(3)教育科研与电教业务部门在课题研究中起指导、示范与桥梁作用

课题研究多以电教业务部门(如电教馆、电教中心)倡导为主,争取教育科研部门的认同、支持与配合。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电数业务部门依靠各类专家、学者,通过多种形式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同时电教业务部门领导可亲自承担一些课题实验任务,或者牵头组织某项课题研究。此外,还应不断地沟通信息,组织培训活动进行交流,推进课题研究。

13 / 35

2.课题研究各阶段的管理工作

课题研究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管理工作:

(1)立项管理

为推动教育的发展,各个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教育科研机构,通常在一定的计划周期,发布《教育科研选题意向》,其中包含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与研究的选题意向;有时有的电教机构单独或者同教育科研机构联合,专门发布《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选题意向》,倡导课题研究。

在此基础上,有志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个人或集体,可以从《意向》中选题,也可以在此之外定题,并提出实验方案,建立课题小组、说明实验条件与经费来源,按要求填表,经行政主管单位领导签署意见后,向教育科研或电教部门申请立项。中小学校等基层单位也可以自行立项。

教育科研或电教部门特邀学者、专家组成专门小组审核确定实验项目.并明文公布。一般地说,哪一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授权确立的实验项目,即为哪一级的实验课题、归哪一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管理。相应的中间环节结构也可接受委托协助管理。例如,省(市)科研或电教部门批准的立项,可请市(县)科研或电教部门协助管理。

(2)开题管理

课题研究立项之后,课题负责人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健全组织、制订实验计划、明确分工与工作步骤。在此基础上,首先组织课题论证活动。课题论证既是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的深入探

14 / 35

讨,又是课题组成员内部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过程。课题论证一般应同课题组成员培训结合进行,即围绕课题选择一些理论文章认真地学习,请相关电教专家、学者讲授专业知识与科学研究和实验方法,请实际工作者介绍情况、参加课题论证。

课题论证是课题研究成败的中心环节.批准立项的部门首先要关注课题论证。通常的做法

是:派人参加课题论证会,或听取关于课题论证情况的汇报,审阅课题组上报的(课题论证报告),在确认课题论证可行的情况下,批准开题。课题组在接到准予开题的通知之后,课题研究方可按计划起动,以确保实验的周期和科学性。

(3)中期评估管理

课题研究进行一段时间(例如实验期过半或三分之一后),要进行中期评估。中期评估首先在课题组内部逐级进行,并写出中期评估报告。随后由项目批准部门派出专门小组前住现场.听取汇报并实地考察进行中期评估。

中期评估主要是审视实验方案可行性、总结实施情况,找出并分析存在的问题.说明调整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是确认实验是否有用离目标的现象;实验数据资科的积累是否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以确保其科学性,从而使课题研究更加准确、更加充实、更加完善。

中期评估首先由课题组做出合格、或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自我评价,批准立项的行政业务部门摄出的评估小组要对课题研究做出最后的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评价合格的课题研究要继续按计划进

15 / 35

行;不合格者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补救工作之后,由评估小组复检确认合格后,再按原计划继续进行实验。

(4)后期攻坚管理

课题研究过程按时间划分已过三分之二者为实验后期,实验后期接近收获期。所谓“攻坚”。主要指实验课题关键性问题的突破和实验研究要形成理论与物质成果。这时,课题负责人应就实验要素(变量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与成果预测,并进行实验研究的理论准备,确定结题的工作要点与步骤。

此时.批准立项的行政业务部门应对课题研究后期攻坚给予指导。通常的做法是进行普遍地或典型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请专家在会议上针对普遍性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或深入个别课题单位视察具体指导。同时就整理分析资料、开展研究形成成果问题进行培训。

(5)总结评价管理

课题研究按计划完成之后应由课题组自下而上进行总结.按规定格式详尽真实地写出实验研究报告,并总结出实验成果和自我评价。

实验研究成果有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专著、软件、硬件等多种形式。实验成果必须问世。凡在省市以上正式报刊上发表的实验或研究报告、论文、正式出版的专著、在省市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过或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过的软件和经专家鉴定走向市场的硬件.称为问世成果,方能成为课题研究成果。

16 / 35

课题组确认已经完成课题实验任务之后,应向批准立项的行政业务部门提出结题申请。有关部门派出专门小组亲临现场听取汇报、检查工作,或由专人审阅实验报告,酌情认定可以结题,或者不同意结题。可否结题应由具有一定资格的三人以上的人员组成的小组审定。

被认定可以结题的研究课题,至此完结课题研究任务。此后,教育行政部门通常按计划年度,多则五年少则二、三年进行一次教育科研成果评奖,有的电教部门单独或同教育科研部门联合,举办课题研究成果评奖。“成果评奖”以批准立项的科研成果为主,包含未经立项、自行实验的优秀成果和“滚动课题”成果。评奖以成果的社会价值、学术水乎高低为基准,划分若干类别、等级,可分别颁发证书和奖金、奖品,它是对课题研究的最终评价。

(6)规章制度管理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奖励机制。

例如,长春市实验中学建立的“电教科研管理暂行办法”共八条22款。办法中包括确定课题的基本原则、课题负责人、课题的申请和评审、课题的管理等诸项内容,建立课题管理研究机制,被其后的研究实践证明是十分正确和有效的,它不仅调动了各方面人员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还为课题研究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以及课题实验内容的按计划实施、总结验收等实验过程的科学进行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7 / 35

课题研究管理涉及的问题很广,较为纷繁;即使这样,对于上面所说的关于开展电教实验诸方面的工作也都需管理得科学、有序、有效,提高课题研究的成功率和科学价值。

五.自我评估——课题研究管理的重要一环

课题研究的自我评估是课题组在实验进行到一定阶段,按照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的自我分析与评定。

1.自我评估的意义

(1)可以便课题组成员清楚地了解实验是否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

(2)可以为下一步实验的开展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根据评估反馈的信息,使实验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3)可以了解实验的成功与不足,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推广,不足的地方如何改进和提高,可以不断地规范实验,不断地提高研究水平。

(4)可以不断地激励课题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并明确方向,改进不足。

(5)可以收集到大量翔实的实验资料,为撰写实验报告提供了依据,为判断实验研究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自我评估的方法

(1)确定自我评估的内容及时间

学校实验领导小组或课题牵头人可根据实验进展情况,确定自评时间。自评时间可分为实验初期的选题评估,实验中期的过程评估,

18 / 35

实验末期的综合整体评估。不同阶段的评估,目的不同,评估的内容也就不同。

①选题评估

第一,要对选择的实验课题是否具有新颖性、先进性等研究价值进行评估;新颖性、先进性要充分考虑选择实验课题是否结合学校的教学、教研实际以及该研究内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例如:吉林省辽源市实验中学的实验课题《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英语听力和会话能力》实验研究,从英语教学“在应试教育长期控制的大氛围中,往往为应付各级各类的考试,忽略了听力和口语训练,出现了学生卷面笔答分数很高,不会读或发音不标准的现象,听的能力非常薄弱,学不能致用,教育与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的现状的分析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2l世纪培养人才。同时对“八五”期间,全国电教实验与英语相关的课题进行了逐一分析,发现相关的九个课题,选题不同,研究目的不一,但以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为切入点的研究尚没有先例。因此,证明了课题选择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前沿性。

第二,要对实验课题的可行性等客观因素,如:实验的软硬件环境、科研实验的氛围、教师的基本素质等进行必要的评估,以确定是否有承担实验课题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②过程评估

也可以称为效果评估。实验者为把握实验方向,明确目标,了解实验的实际效果以及距实验目标的差距和验证假设的程度所进行的

19 / 35

评估,因此,评估主要是围绕实验效果进行的,评估内容必须选取与实验假设有关并能定性、定量分析的效果问题。

例如:辽源市实验中学的英语实验课题的假设可以概括为:利用音像教材进行情境教学,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听力、会话能力。因此,就要通过各种测试手段去收集关于学生“听”、“说”的资料,并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从中找出实验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下面是该校中期评估标准:

20 / 35

③综合整体评估

综合整体自我评估实验结束之前,进行综合整体评估是实验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广泛收集实验资料,分析实验现象,探索科学规律的有力措施。因此,必须高度地重视整体评估。综合整体评估的内容比较全面,它包括实验课题的选择,实验过程、实验效果等方面。

21 / 35

(2)成立评估组织

为使评估工作收到实效,真正发挥对实验的促进作用,要成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担任评估组长,吸收实验研究人员、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参加。评估小组成员必须熟悉实验课题,熟悉实验内容,了解实验过程,掌握实验规律,有能力承担实验评估的一部分工作,并能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

(3)课题评估指标的拟定

自我评估之前,如果没有上级课题组下发的评估指标,那么必须拟定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由于课题研究内容的不同,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也就不同。例如1994年,吉林省电教馆组织实施的学科整体电教实验,目的要探索小学数学学科电化教学的基本规律,课堂电化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编制一套完整的小学数学电化教学多媒体组合的电教教材,编写一套完整的教案和教学建议。因此,这项课题的评估指标就是要依据实验目的和具体的实验目标去确定,例如,辽源市矿电街小学当初拟定的评估指标如下:由三项一级指标,十项二级指标和三十项三级指标组成。

选题评估——价值性:先进性、可行性

——客观性:客观条件、教师素质、实验任务

——整体性:教改联系、媒体组合

过程评估——实验管理:实验组织、实验计划、样本选择

——方案拟定:变量控制、实验测量

——资料收集:内容全面、科学规范

22 / 35

效果评估——实验教材:选题准确、设计科学、制作精美、操作方便、说明详细

——实验教案:设计合理、媒体选择、步骤清晰、书写工整——教学建议:建议正确、措施可行、书写工整

——能力培养:口算能力、笔算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中央电教馆“八五”期间实验课题的评估是从“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质量、研究效果”三项一级指标,九项二级指标去评估的,而“九五”期间组织实施的电教实验评价标准是从“实验管理、实验条件、实验方案、实验质量、阶段成果”五项一级指标、十八项二级指标去评估的。不管从什么角度去拟定评估指标,都必须从实验目的出发,从验证假设出发,全面、周详地考虑。

(4)自我评估的实施

评估指标体系拟定之后,首先要组织评估小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研讨评估指标,求得共识。然后在统一理解、统一原则、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做好详细分工,每人负责一部分,采取“看、听、议、查”等方法进行量化赋分,依次认真做出评估。

看:看方案、看教案、看教材;听:听汇报、听实验课;议:召开实验教师、听课教师以及学生座谈会,听取大家对实验的看法,进行评议;查:查会议记录、实验记录、各种规章制度、执行记录,查软、硬件帐目和投资情况。

23 / 35

例如,以中央电教馆“九五”期间实验中期评估指标与具体操作来具体说明。《电化教育促进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实验研究的评估体系由五项一级指标,十八项二级指标组成。

1.“实验管理”这项一级指标要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得以体现,从课题的立项,直到实验的结束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实验就不能有序的发展。“实验管理”包括三项二级指标:

①领导重视,这项二级指标要从领导对电化教育实验认识的程度去分析;行动上是否积极支持;人员、时间、经费是否能予保证:电化教育实验工作是否纳入了学校的整体工作:是否把科研工作视为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是否积极参与实验工作中去,如:参加有关实验的研究工作听取实验汇报,参与决策,听实验课等。这项指标的检查评估要通过“看”、“议”的方法进行,看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看有关会议记录,看听课笔记,看有关实验的制度和规定;召开实验有关人员的座谈会,议论一下对领导的反映。

②子课题组一项,指研究人员参加研究的动机、务实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人员的组成要有教师,学科教学研究人员,电教研究人员的三结合;知识结构趋于合理,既要有学科骨干,又要有专门人员,学历要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③管理制度,凡是涉及到实验的备方面都应当有制度、有计划,如年度、学期实验计划、实验员奖励制度、培训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等。可以通过实际查阅来确定等级。

24 / 35

2.第二项一级指标为“实验条件”,第三项一级指标为“实验方案”,这两项一级指标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是对实验准备阶段工作的检验。

“实验条件”包括三项二级指标,是实验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实验校电教设备必须达到国家教委规定的电教设备配备的一类标准,必须满足实验的需要;电教教材要通过自制和购买,达到投影、录音、录像、光盘和微机软件的系列化;学校要通过自筹,社会资助等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这三项二级指标可以通过查实物、看帐目等办法进行评估。

3.“实验方案”包括五项二级指标。

①“选题”一项的评估要点有二个方面,其一是课题是否有研究的价值;成果对电化教育的理论建设,对电化教育的实验活动是否有一定的贡献和指导意义。同时也要注意课题是否在总课题的指导下,在总课题研究的范围内,与总课题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二是课题选择的可行性,即课题的选择适合本单位教育改革和电化教育实践的需要,是教育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实验研究人员,实验教师有能力去研究,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实验目标;实验条件具备,实验环境优化。这项指标要认真研究方案和与实验有关人员座谈进行评估。

②“目标”一项要求目标明确,研究内容与目标一致,阐述要脉络清楚,前后呼应;课题名称、研究内容要与目标一致。目标是假设的具体化,表述需简明、具体。目标定的不要太高,太高难以达到,也不要太低,太低失去意义,降低了成果的学术价值。

25 / 35

③“理论假设”有三个评估要点。其一为科学性:理论假设是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的,对研究课题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想性回答,这种假想性的回答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依据,通过实践活动是可以验证的,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其二为理论假设的明确性:假设的陈述条理清楚,能明晰地表明变量的因果关系;其三为理论假设的可操作性:指理论假设能否转变为具体的可操作行为,以及实际研究中能执行的程度。具体表现在假设的陈述说清楚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的假想性关系,这种关系待验证又可以验证的;这些变量的涵义界定清楚明确,在研究中可以操作,可以控制和测量。

④“检测指标“一项要从三个方面去检测:其一是检测指标制定的科学性,检测指标的制定紧紧地根据实验目标而确定,能全面地、准确地检测实验目标达到的水平。其二是明确性,所指是指标体系中,检测标准明确,达到什么程度,如何评估,有明确的规定。其三是可操作性,即是指标体系能转化成实际行动,每一项可以选择合格的检测工具予以检测。

⑤“措施”一项二级指标,有二个评估要点:其一是非实验因素的控制。如实验学生的选择,练习的程度,作业的批、量问题,霍桑效应,激励效应等是如何排除、恒定、纳入的,控制的程度是等级评估的依据。其二是阶段目标与工作程序,即为达到某一阶段的工作目标,设置了哪些工作程序。

“实验方案”这—项一级指标要通过认真研讨方案去评估。

4.第四项一级指标包括三项二级指标。

26 / 35

①“实验操作”一项二级指标要从实验因素,即自变量在实验中是否有目的的操纵,并按一定的规律去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一定的频度,即每学期作了几节实验课,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变化:自变量的刺激是否有效,是否真正起到了能引起因变量的变化。

②“实验资料”一项要求应遵循方案设计全面地收集能够反映实验进程的资料,并且对这些资料有效地分析。

③“实验效果测量”—项二级指标主要从效度和信度两方面去评估。实验测量是否有效,能否验证假设,是否可靠,是否真实地反映被测的变化,要看测量工具的选择是否合适,测量方法的选择,测量程序编排是否科学,是否有效地排除了干扰因素。对测量所得现象和数据是否进行了科学地分析和统计处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这一项—级指标可以通过查教案、查实验资料、听课去看教师如何有目的选择,使用电教媒体,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测量被试的变化以及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5.第五项一级指标由四项二级指标组成。

①“阶段实验报告”—项二级指标的评估要点有三个。其一看实验报告是否符合报告的一般格式,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其二看实验报告是否能用翔实的数据和事实来说明问题,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推导;其三看实验报告验证了假设的程度。

②“论文”要用翔实的事实阐述—个鲜明的观点,能有效地论证实验假设。

27 / 35

③“阶段电教教材成果”,—项要看自制、购买的电教教材是否形成系列,是否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制作的质量如何。

④“阶段教学成果”一项要看学生素质有哪些提高,一是—般教育目标所要求的发展水平;二是课题研究目标特定的发展水平。教师素质的提高要看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水平,在原来基础上有哪些提高,学生课业负担在原有基础上有没有减轻。

这项指标可以通过看实验报告、看论文、查电教教材和历次检测资料去评估。

课题评估的方法总的说来,评估方法可分为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两大类。定量评估法包括数学方法,模糊数学方法等。定性评估法包括问卷法、面谈法、个案分析法、评定法等。我们可以针对课题研究涉及的教育现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

电教科研课题面对的教育现象有三种:一是数量确定的教育现象,如测验和考试成绩,可采用统计处理方法评估。二是数量不确定的教育现象。一种情况是教育现象的模糊性,表现为这种现象的外延是模糊的。例如:一节课上得好不好?从量化角度看,其界限不明显。这可以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估。另一种情况是教育现象的随机性,即偶然性。例如,学生一次考试成绩的偶然性,但大量的偶然现象则有规律性。这可以用测验统计的方法来评估。

三是无法用数量确定的教育现象。例如学生的情感行为等。可采用定性评估方法,如问卷、面谈、个案分析等进行评估。

(5)自我评估报告的撰写

28 / 35

自我评估的目的是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寻求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因此,在评估结束前,要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对于非数据资料、现象等要结合评估标准给予科学的分析,合理的判断,并且要总结成绩,找出差距,确定改进措施。

在综合判断基础上,完成自评报告。在自评报告中:首先,要写清评估课题的由来,研究目的、意义、目标、研究人员、研究样本,研究方法等有关情况:其次,要写清评估的目的,指标的设计,评估资料的分析,处理结果等;再次,要写清楚评估的结论,包括肯定成果,分析存在问题;最后,写清指标存在问题、研究确定的改进措施和下阶段的实验目标等。

近年来,我们始终以提高质量求生存,以教育创新求发展,确定了“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育才”的科研内涵发展工作目标,提出了“让课题引领课程改革”,“让课题走进课堂”,扎扎实实开展教育研究,使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产生良性互动,推动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发展,最终促进学校实现内涵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潍坊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潍坊市轻负担高质量先进学校”、“潍坊市攀登英语教学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提升教育科研管理水平,实行“梯形管理,三级负责”

1、明确职责,健全“三级负责”科研管理网络

29 / 35

校长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对学校的整体工作起全面策划、协调、组织、引领等作用。为使教育科研工作更为规范、扎实、有效,我校积极构建教科研基层组织,实行“校长课题负责制—业务校长具体管理—教科室负责落实”的三级管理。在学校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校长为课题组长,亲自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科研工作的实施。校长负责定向,业务校长具体实施指导教科研工作,负责定标;以教科室为主的课题组具体落实教科研工作,负责定位。成立由业务校长和教科室成员组成的科研小组,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计划制订、实验组织、资料整理、实验总结等工作。科研小组成员带头承担实验课题,协助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定期召开科研领导小组例会,指导各部门每学期分步开展科研工作;组织全体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定期组织交流、总结;协调指导各部门的科研工作。

2.建章立制,确保课题顺利开展

为加强科研工作的管理力度,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制定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科研奖惩制度等有关科研工作的管理制度,同时辅之以教科研工作的每月例会制度,每月集中学习的理论学习研讨交流制度,学校主管领导定期与教师交流、沟通、指导教科研工作的监管制度,适时举办学术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及时推广成功的经验和成果的推广制度,对立项课题的研究及教科研论文、优秀成果给予表彰的奖励,以刚性的管理保障科研。学校还为每位教师建立

30 / 35

起了个人立项研究档案。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实施,学校科研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序列化发展。

3.领导以身垂范,唤起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学校领导坚定不移的带领教师走教育科研之路,是学校做好教育科研的重要动力。多年来,我校王校长始终站在理论的最前沿深入研究学校发展的思路,亲自主持主课题研究,深入课题组指导研究工作,大到科学规划的规定,小到各科评价体系的制定,为教师个人立项提供指导和服务,面对面指导教师选题、理念综述、调查、研究方案与计划,并提出了纵向交叉管理的科研管理模式,各项研究调准目标,分工明确,实施了“总体规划,分级管理”的工作思路。校长重点统筹安排学校总体科研工作问题,业务校长主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和课堂教学的改进问题。领导的重视,极大地唤起了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激活了科研的兴奋点。近几年,我校申报的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教育技术课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研究”结题,教育部“十五”部级规划课题“多种媒体协调运用,在体验中‘做数学’”结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语文能力评价实验研究”结题,潍坊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课堂假问题,构建‘导航式’问题解决体系的研究”结题,潍坊市“十一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小学高年级机器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结题,十二五课题申报立项一项(根基教育),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带动是分不开的。

31 / 35

二、致力于教师个人课题管理的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实行“教学问题课题化”管理模式

对于科研内容,我校坚持从问题人手、从细微处人手的原则,在实行档案袋管理的基础上,近几年又开始实施“教师个人课题动态管理”,而且形成了“教学问题课题化”管理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影响教育教学质量、阻碍教师前进与发展的问题,要解决这些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应充分运用科研的力量,最终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才是最有说服力的途径与方式。为此在对项目研究的实施中,我们坚持立足教学实践,加强理论培训,用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教学实践,构建了“基于实践,获得问题——基于问题,形成课题——基于科研,解决问题——基于成果,回归实践——基于反思,引领成长”的问题解决模式,本模式遵循实践——问题——实践——理论——实践的唯物主义研究过程,使教师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从而达到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个性专业成长。

2.推行“课题研究群体化”研究模式

我校推行课题研究“群体化”模式。所谓课题研究“群体化”,就是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师,围绕一个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开展合作研究的课题组织形式。群体课题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在区域内针对某个具体问题形成研究共同体,集中力量解决学校普遍关注的共性

32 / 35

问题,提升区域多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在课题研究群体化探索取得一定经验,我们总结出了群体课题的分层管理制度,即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和学校地域分布,采取“分类指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层层培训”的运行机制,将群体课题各子课题学校分成了一个核心研究组和若干研究小组,各个研究小组推举本组小组负责人,由各小组负责人和群体课题组织者共同组成核心研究组,共同商议小组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了群体课题的分层管理结构。这样,课题研究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主要通过核心研究组结合本课题的管理制度来实施,课题研究工作上通下达,相互勾连。在研究小组内进行课题分级管理,将课研究重心下移,落实到组、人,层层负责,层层落实,为课题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障。

四、科研引领,促进了学校全面发展

1.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目前我校200余名教师中,有市级以上教学能手50名,市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工作者30名,县级教学能手120名,市、县级骨干教师60名。一批朝气蓬勃、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3.以教育科研为契机,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文化”

33 / 35

我校以教育科研为指导,编写校本教材,将教育研究成果化,通过校本课程践行办学理念在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中,我校一直将开发校本教材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我校先后编成了《养成教育》、《廉洁读本》、《启航》(一套六本)、《挑战机器人》等校本教材。为了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的同时,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以教育科研为动力,让特色活动在课题化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我校开展的“携手打造生活教育共同体,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活动项目,被评为昌乐县2010年度创新项目,该项目已经被昌乐县教育局作为全县教育教育发展的重点项目在全县推广;我校的《城乡结合,提高闲暇生活质量》被县教育局评为2010年中小学管理类创新二等奖;《建立城乡联合体,促进生活教育课程化》被评为县教育教学创新成果一等奖,经验做法在山东省教育厅网站以《昌乐县城乡联合打造学生生活教育新天地》、《昌乐县城乡“手拉手”助力教育均衡发展》为标题进行了推广,《现代教育报》以《闲暇教育活动精彩纷呈》为标题对该项目进行了报道,《山东工人报》以《城乡联合是学生生活教育的源泉》为标题进行了报道。该项目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好评,家长对学校的生活教育也做出了高度评价,对孩子现在的变化表示惊喜和赞叹,他们认为是城乡联合的生活教育给予了学生用之不尽的动力。在教科院组织的“公民养成教育”活

34 / 35

动中,我校2008年获得“责任教育”潍坊市第一名。2010年我校与高崖库区小学共同参加了“潍坊市公民养成教育活动”,参加的“社区空巢老人问题调查”项目获得潍坊市第一名,被评选为全市唯一的山东省代表队参加全国比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小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德。

35 / 35

推荐访问:课题研究 意义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