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观后感> 正文

建国大业观后感

文轩文档网 发表于2022-03-06 13:37:11 本文已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国大业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建国大业观后感

【编者按】《建国大业》的明星阵容几乎是航空母舰级的,网友把这部巨作称为史上最牛献礼片,是中国电影人对共和国诞辰的一次集体献礼。尽管在有的人看来这是群英荟萃,有的人看来却是萝卜开会。这是我们对影片建国大业观后感的感言。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富强,建国大业会持久辉煌!

9月12日夜,我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观看了首映的、翘首以盼、一票难求的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电影放映前举行了见面会。导演黄建新周恩来、邓颖超、宋美龄的扮演者与观众见了面;赶不及参加映前见面会的导演韩三平也放映结束后与观众见面互动,征求观众意见。现将观后感一吐为快。

《建国大业》是国产最牛的献礼大片。究竟牛在何处?且听在下道来。

《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一是影片主题牛。

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二是主创阵容牛。《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明星众多令导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为难由于参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戏份会被删除,可我们真是下不了手。众多大牌明星难导演为难的同时,多至8位执行导演也有时令众明星无所适从人。

三是剧情牛: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四是表现手法牛。《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一)

休息,刚好遇上了州委宣传部、州政协和文化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建国大业》首映式,文化系统通知要求职工积极参加,参加了仪式并观看了电影。视觉效果很振撼,明星大腕大检阅式的耀眼出场,我感觉主旋律的商业化、娱乐化其实是电影发展的一大进步,联想到韩三平早年对中国电影事业力挽狂澜的艰辛,更觉影片的宏伟大气。

回家后还是依习惯看了网上很多评论,总体评价很高。不过我记得最近看过的一篇文章,大意是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如今许多影视作品塑造的英雄给很多人一种印象,共产党大都是些没文化,被地主老财逼迫无路可走,才入伍参加革命的土包子,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1949年前,全国大约30%的人才在共产党队伍里,60%的人同情共产党,只有不到10%的人才反对中共,所以五星红旗才得以在神州大地飘扬,我不知道这组数据来源可靠性,但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电影的场景设计和叙事角度有大有小,最喜欢两个场景:一是北平机场,万人喜迎毛泽东和老红军战士的声嘶力竭的场面,令现场观众百感交集,不禁涌动起对建立共和国的无数先辈的敬仰情怀。二是蒋经国前往上海督导经济,直面谴责孔家才是让党国身处危难的蛀虫,回到南京时父亲蒋介石却对他说不反亡国,反则亡党的言语,一番时局的忠告带走了经国的锐气,这或许是对多年之后的台湾主政人物的一种性格铺垫和诠释吧。据说蒋经国在深刻反思败走台岛的教训,启动肃贪和党建转型改革,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的将台湾带上亚洲四小龙的地位,亲手实现了政治解严(将台湾带入民主时代),集其大成的功业在他之后的新台湾,未见在政治境界及领导效能上超越蒋经国的新典范。蒋经国与时推移的改善及修正的性格,注定这位奇迹经济的缔造者最终心力憔悴呕血而亡的悲怆宿命。因此我认为,影片中陈坤的扮相与我心目中的蒋经国最为吻合。

片中对征集到国旗、国歌作品的选用过程,犹如生动的教学片,更让人增长了不少知识.

(二)

观看《建国大业》的过程,就是数明星脸的过程,意犹未尽,高潮迭起。不得不说,对于一部标上主旋律标签的电影来说,明星战术真是让演员观众皆大欢喜的法宝,即使平时让人崩溃的开会情节,也因为群星璀璨而兴趣盎然,女代表宁静、章子怡为什么坚持推荐五星红旗并不重要,摄影师郭德纲站在远处使劲抖红绸抢镜才是观众看电影时的HIGH点。

虽然因为众多导演明星的卖力出演,《建国大业》惊鸿一瞥般塑造了冯玉祥、毛人凤、杜月笙等许多人物形象,也用醉酒高歌、摔杯怒骂等形式试图拓展对我党革命领袖的人物塑造。但仅就艺术表现力来说,我和几个一起看电影的朋友观点是,《建国大业》最丰满的人物形象是蒋介石父子,张国立对蒋介石张弛有度的表演证明他不只是电视皇帝,而陈坤则完全可以说是《建国大业》里的一个惊喜,他以往角色挥之不去的阴柔转化成了空有热血、片中壮志难酬的压抑,父子两人在凉阶并肩而坐的镜头让人不胜唏嘘。

在人才济济的《建国大业》里,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那有限几个人,陈坤绝对算得上其中一个。换一个思路,就人物塑造而言,蒋经国被塑造的可信度也是前无古人的。起初宣布由陈坤来演蒋经国,也是不让人信服的,形象差得太远。但是看过陈坤的表演之后,我宁愿相信,蒋经国就是陈坤这个版本的,就是陈坤的谈吐,陈坤的气质,陈坤的愤怒,和陈坤的无奈。我老觉得,蒋经国每次出场都是卷着台风来的。他心里有个台风的中心,看似宁静,其实蕴含的力量很惊人。一旦爆发,那个力度不可想象。对蒋经国而言,这个台风的中心就

是他的理想主义。这是他毕生都在追求的东西,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力不从心。我个人对蒋经国这个人物是抱以同情心和感慨心的,我不知道他算不算英雄,但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勇气、有热血,最终却非常悲情的人物。陈坤很有银幕魅力,一出场就很抓人。关于蒋经国的戏,最精彩的还是去上海打老虎的那几场。当时的背景是上海经济状况混乱,很多有财势的人大量囤积紧缺物资,想借此发一笔国难财。蒋经国奉父之命去上海整顿经济,去时是力挽狂澜、势在必得。首先查抄了杜月笙的仓库,所以冯小刚扮演的黑帮老大杜月笙出场时,和蒋经国对峙的那场戏火药味很重。身为后辈的蒋经国虽然在杜月笙面前表现地较为深沉低调,但骨子里很硬很有气势,在杜月笙的逼视之下没有丝毫惧意。面对老大,内心里是要有力量的,看着银幕上精彩的一瞬,你已经分不出这是蒋经国的力量,还是陈坤的力量。

从小到大看了太多太多的领袖戏,但是这一次,我的眼睛亮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平素高高在上的领袖们,这回充满了人情味,近的就在你我身边。

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早已被观众认可,但这次着力展现的,不是主席的雄才伟略,而是人物的内心情感。唐国强的表演比以往要放松,我个人认为也更好看。政治局开会的时候,毛泽东把蜡烛吹灭了,摸着黑继续开会,他说,留下半支蜡烛晚上还要写东西呢;七届二次会议的时候,各位领导从拐角处依次走进会场,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有看头,这种细节都很好看。

刘劲扮演的周总理,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印象。有一场戏,当总理得知我方没能保护好受邀参加政协会议的冯玉祥将军,平时一向亲和儒雅的总理终于大发脾气,痛骂手下都是猪脑袋。总理的确生气,但我个人认为,他这么做还有一个心机,先把下属狠批一顿,毛主席反倒不会再发怒了,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下属。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淮海战役胜利后的那个晚上,大局已定,中央四位领导人终于可以安心地大醉一场。他们高兴得边喝酒边高唱《国际歌》,平素领袖人物的固有形象全被打破了。毛泽东喝醉了,嘴角挂着微笑歪倒在一边;周恩来充满激情地挥舞双臂做指挥状,完全不是平时总理的样子;刘少奇和朱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我也感动的跟着掉下眼泪。

其实任何戏剧,最后刻画的都是人,你触摸到这个人的心,作品基本就成功了。历史又何尝不是?历朝历代的推进更替,人心始终是成败的关键。《建国大业》中,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的失败,不管有多少的因素在里面,最关键的还是民心所向。《建国大业》最终有多少票房,最终还是取决于观众的心。

最后,我想说《建国大业》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大片~

(三)

之前早就因使用明星众多而被各媒体炒作的沸沸洋洋的国庆贺礼大片《建国大业》,九月十六日终于跟广大观众见面了。在第一时间,我观看了该片。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

卷。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作为一个头脑清醒的政党,要开创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体制国家,把一切能够团结的爱国民主力量都争取到自己身边来,是需要无比宽阔的胸襟的。而该片,就在这方面费尽了大量的笔墨,战争,在这部片子里,似乎成为了建国大业前提下的一张张背景图片了。

题材够新,角度也很客观,把国共两党作为平行发展的两条主线贯串首尾。当中既有共产党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也有国民党江河日下、不甘失败,彼此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真实展现。

然而,这部影片也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剧本的粗糙。作为一剧之本,可以看得出,剧作者试图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集中将五年间的大大小小事件做一全面而详尽地描述,终因功力不够,而显得结构凌乱、内容庞杂,头绪错综复杂,人物刻画不是很到位。

其次是导演的问题。这是一部国庆献礼片,担纲导演的是好像从来没有独立导过电影的、负责电影事业的高级官员,为了保险起见,又拉了另外一位导演过很多片子的导演。但对于一个剧本先天不足的影片,导演再有号召力,也无济于事。尽管场面做得很大,气势上很雄伟,但描写战争无非就是行军、长镜头、多弄几处炸点,动不动就是航拍,电脑三维动画,虽是群星云集,但仍旧掩盖不住影片的整体苍白。

第三个要说的是摄影问题。片中出现众多开会的大场面,这是一般导演最为头疼的,因为场景单调不容易调度。而本片的导演及摄影师或许为了照顾众多明星的档期,根本就没考虑拍得再细些,几乎都是全景、中景等几组镜头,场面有了,但效果上就显得雷同了。

第四个要说的是剪辑的问题。可能还是因为剧本的原因,内容上的凌乱表现在剪辑上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太跳跃的手法有点模仿美国大片的意思,以对白或音乐的先入作为场景转换的套路,也显得有些老套了。黑白与彩色色调之间的转换也都过时很久了。

最后来说说演员的问题。这部电影据说集中了目前中国两岸四地大小176位明星加盟出演,不敢说绝后,肯定是空前了。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跟他在其他很多部片子扮演的毛泽东都差不多,没有什么新意,无论举手头足,还是一颦一笑,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张国立扮演的蒋介石,倒是看出演员的努力,一直在追求一种神似,有意让自己向角色上去靠;值得肯定的是陈坤扮演的蒋经国,无论台词、形体、内心活动,都演绎的恰到好处;至于刘劲扮演的周恩来,王伍福扮演的朱德,都只是完成了又一次特型演员的拍片作业;而象李连杰、陈凯歌、冯晓刚、陈道明、姜文、孙红雷、陈红、尤勇、刘德华、成龙、章子怡、赵薇等等一干明星,更象是各自的小品表演,组合在一起,毫无光彩可言。每一个闪闪放光的明星在各自的影片里都能大放异彩,集中在一个锅里煮,就有点象东北大菜--乱炖了。

总之,这部片子作为主旋律的国庆大片,看了也就看了,不看也不是个损失。它没有早年间《开国大典》拍得精致,当然,想看明星们是如何在一部影片里集中露下小脸的,看看

也挺有意思。

《建国大业》观后感:国庆献礼影片《建国大业》公映后,就一直想着先睹为快。这个周末总算成行,虽说是23:00的夜场,但看电影的人依然不少,有成双成对的年轻情侣,也有五十开外六十花甲的老人。

电影开始后,就听到影院的年轻情侣们开始窃窃私语,这个是谁演的,那个是谁演的,谁演得好谁演得不好,这个演员怎么还没出来。忽高忽低的悄悄话从开场至散场而不绝。

毕竟影片中有我们太多熟知的明星了,年轻人边看看电影,边亲亲我我,边数数星星未尝不可,不失为一幅很和谐的图景,也是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要追求的生活目标之一。

但我就在思考,这样一部主旋律电影,有没有必要发动170多位明星来捧场。明星在零片酬的情况下出场,这本身体现的是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影片聚集无数耀眼的明星,既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电影文化事业发展的成果展示,而且也对于提升影片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这部影片多明星并无可厚非,但凡事都有度,超过了度,就另当别论了。

两个小时的影片里闪过的是170多位明星,恐怕会把观众的注意力牵引到明星的脸谱上,而稀释了影片本身所要表达的主旨:建国的艰辛、人民的伟大。不仅放影现场的情况证明了这一点,而且从平时大家的议论和媒体的宣传也可知晓。有说,一定去看看《建国大业》,看谁到底演得像不像,看到底有多少明星。电影海报和我们的各类媒体为影片造势之时也是不惜笔墨数星星、评星星。如此一来,影片的内核就被漠视了。

这,应该不是电影制作方所愿意看到的。当然作为国有企业的中影公司毕竟是一家追求商业利益的电影企业,票房还是第一位的。最近就有《建国大业》票房的好消息不断:一天半收获票房4500万,不逊于《变形金刚2》《哈利·波特6》等进口大片,是近年来成绩最好的国产电影。各地票房捷报频传,首周末票房预计过亿,片方已瞄准《建国大业》的最终票房为4.5亿元。

火爆场面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人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去了解那段逝去的历史、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只知道有很多人在掰着指头数星星,在盯着俊男靓女的演员。。。

【建国大业观后感】:

开完党会,回宿舍的路上意外的听到俩女孩再说要去电影院看《建国大业》,接受爱国教

《建国大业》育和政治教育呢,HOHO,这句话突然让我想到了我一直想去电影院看的电影。

自不用说,是祖国建立60周年的献礼大片,聚集170多位一线明星,成龙、李连杰、黎明、刘德华、刘烨等等都把09年的龙套献给了这部电影,甘愿做客串。没有想到的是,这部政治性浓重的电影里也会有幽默搞笑的元素,我一看到刘仪伟就想笑!他作为喜剧演员真是天份那。联想到北京首映式的时候,张国立的幽默搞笑和剧中蒋介石沉重悲戚失落的结局形成了不是一般的对比,不得不让我对蒋介石这个人物,这个十分之七失败的枭雄做个思考。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心在起伏,随着当时的历史;百感交集,伴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60年前,中国说民主政治协商,60年后,中国说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这是60年抒写的新中国。电影里的角色,我比较喜欢张国立演的蒋介石和陈坤

演的蒋经国,许晴演的宋庆龄,一对父子,一位国母,作为国民政府总统与太子之间的父子情,注定了要演绎的不同于一般人,他们之间的信任、沟通、包括喜怒哀乐的表达都以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模式进行着。当共产党渡江战役的前夕,蒋介石被迫下台,他和蒋经国在石阶上谈心,这时候,父子俩淡淡地说了几句,他们的眼睛一直望着远方,整个环境安静沉没,有点压抑,处处透露出一个曾经位于权利最高峰的王者如今兵败下台的落寞气息。宋庆龄,作为孙中山先生的贤内助,更是因了孙中山的特殊身份和自己不一般的素质成为旧中国一位伟大的女性代表。一部长达两小时10分钟的电影始终无法表现那个时代历史的全部,有很多角落我们忽视了,不是他不重要,只是我们有时候选择了遗忘。

建国那段历史,的确应该好好品味,因为我们需要汲取昨天的营养,而不只是眼盯着明天的鱼肉。

【建国大业观后感:得会议者得天下】

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主题深刻,寓意丰富,至少有以下几个:得会议者得天下、开大会者事竟成、只要你会开的比我好、什么都难不倒、不要迷恋哥,哥只是爱开会,以及最恨你那么久都不来叫我开一次会,最爱你当台上传来你的发言。最容易想起,最难忘记,最想要得到,最害怕失去,最初的陪伴,最后的需要,最远的距离,最近的心跳。

故事是这样的。正如西哲萨哈夫所言,每一次战争都是为了开好一次会,每一次会开不好都将引发战争。救亡战争胜利后,蓝营的张国立就邀请红营的唐国强前来,商量以后怎么开会的事情。本来,大家说好了,开大会,人人都能上台发言。但是蓝营内部有反对意见,认为这样人多嘴杂的,椅子也不够,开会不尽兴。张国立听从了这一派的意见,自己开会,不让红营参加。这还得了,不开大会,只开小会,唐国强答应,人民都不答应。那些粉红系的小营就更愤怒了,他们和蓝营红营不一样,手里没有枪,唯一的人生希望就是开大会,见者有份,他们才不会被落下。唐国强太了解他们的心思了,就向他们承诺:只要你们支持我把蓝营灭了,我主持会议,一定是人人有份,谁都能发言。这样一来,粉红系纷纷倒向红营,建立了开大会统一战线。很多学生上街,很多知识分子写文章,谴责蓝营开小会路线。蓝营内部也有分裂,对于张国立的小会作风多有不满,陈凯歌反在明处,王学圻和尤勇反在暗处。后来,外国两大营的态度都变了。美帝疏远蓝营,苏联力挺红营。此消彼长,红营掌握了局势,战场上节节胜利,会议也越来越多。从探讨辣椒和红烧肉,到争论队旗和校歌,话题广泛,气氛热烈。而在这一过程中,唐国强完全展示了他的天才,确切地说是开大会的天才,本来有不好意思参加的,都被他的魅力征服,统统前来鼓掌献花。最后是经典的大团圆结尾,唐国强主持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盛大会议,从室内搬到了广场。大会胜利,小会灭亡,人潮澎湃,举国若狂。

会议开不好,后果很严重。一部电影说出这样的道理不难,难就难在要说得有道理。韩三平做到了,他说的甚至不是道理,而是哲理。为什么蓝营实力强大,最后却惨败在红营手上?影片通过一系列细节对比,非常雄辩地告诉我们,这是历史的必然。对会议的态度不同,决定了成败。蓝营不是不开会,他们也开会,但都是坏会议,采用投票制,大家发言不踊跃,场面冷冷清清。红营就不同了,他们采取举手制,热热闹闹,争先发言,这是好会议。张国立性格不好,整天沉默寡言、愁眉苦脸,喜欢谈心散步,而不是开会。儿子陈坤也是这样,爱搞私访,开家庭小会。当然蓝营不爱开会,和他们的老婆比较辣有关系,下班必须回家慰妻。电影中有一幕,张国立的老婆去美使馆,门口的黑人士兵惊叹,她真辣!红营就大不相同了,绝大多数是单身汉,唐国强也是光棍,反正没见他爱人出镜。没有辣老婆,自然毫无牵绊,可以通宵达旦地开会。他们形式也搞得非常活泼,会前有人专门抓拍,会后一定合影留念。有时候开完会还会唱K,几个大男人喝完酒,抱在一起大唱《国际歌》,场面十分感人和张国立相比,唐国强的性格真是太开朗了,完全是开会型的,谈笑风声,嘻嘻哈哈。他真

是开会迷啊。有一次开会,蜡烛不够,他就吹灭了,说开黑会也要开。真的就像歌里所唱的我最爱的就是那个会议,爱到可以去死,爱到整个世界灯全熄灭,最后还要给你体贴。还有一次,他开会太晚,第二天醒不来,敌人的战机来轰炸,他穿着睡衣就被担架抬走了,可是自己的炊事员,因为他没吃早餐,就留在厨房不肯走,被敌军炸死了。唐国强非常悲伤,想到那次会议被敌人利用,害死了厨子,就更加坚定了枪杆子里出会议的信念。这也像那首歌里唱的:我最恨的就是那个会议,恨到可以去死,恨到快把自己的全部忘记,最后还要刺青铭记。

毫不夸张地说,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把会议这个主题拍得如此深入。如果不是由一个擅长开会的人掌镜,恐怕根本就拍不出这么多神髓。完全可以肯定,没有人比韩三平更胜任此片导演在官场里,他最艺术;在艺术里,他最会议。片中的演员表演也非常精彩,相对而言,港台明星逊色一些,演技有待提高,也许与他们平时缺少会议训练有关。但我们内地演员非常出色,每一次大会小会上需要的表情、动作和语气,他们全都演出来了。这里就不一一表扬了。但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最精华的表演都是在不收片酬的情况下做出的,可见金钱并非动力,而是对艺术的腐蚀。所以,我建议以后拍戏最好不要给他们发片酬,如果有意见,就让他们开会。中国的事情,只要开了会,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整体上将历史人物庸俗化了,并不是人性化。

建国的大业在编剧和导演的眼中成为一件完全的权谋之术的较量,整个影片在讲述的无非是国共两党为赢得最终胜利而展开的一系列公关活动,尤其蒋介石所治下的国民党,下三滥的、龌龊的手段和伎俩无所不用其极(暗杀、监控、密谋、权钱交易、威胁恐吓),这种卑劣行为完全没有大将风度,没有政治家胸襟,决不能称之为枭雄,而是完完全全的小人、伪君子、地痞和流氓的做派。

在某种意义上,本片确实很人性,因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澜等是很平平常常的,他们也会意气用事、会醉酒当歌,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就像今天成功的商人一样。但这不是我所理解的人性,我们说一部文艺作品表现了人性,应该指的是它体现出了人性中那令人珍视、妙不可言的真、善、美。

没有领袖和政治家

建国的大业成为了地痞流氓和草寇们的权术之争,这里没有涉及到政治,更没有涉及到政治家。自然也看不出来意识形态。不涉及政治何谈爱国和凝聚人心呢?靠什么?没有意识形态的电影成为了一步重要的献礼片,这不是很奇怪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影片没有宣传正面的东西,也没有宣传哪怕是一点点的主旋律(至少我没有看出来),且没有核心价值观,这就更是十分奇怪了。

在本片中,各党派似乎都没有什么道义上的很吸引人的东西,也就是说缺乏公义。几个党派就围绕着丛林法则行事,谁强谁有实力就跟谁混,连领袖们都没有自己所坚信的政治信仰(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主义),这就让人感到他们的事业是很可疑的了。你没有可以让人信服的主义,你的党派靠什么以示人呢?人们为什么要跟你的党走呢?于是,党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在这里政治上的合法性就被消解了,没有根基了。民主革命、抗战保国和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被解构成为各党派利益博弈和地盘争夺的私人牟利行为。片中反而是两个并不重要的人物:冯玉祥、蒋经国表现出了一定的民族大义和民族气节。

该片反映出来的虚无主义价值观很好地体现出了今天这个时代人们生活中价值观念的政治缺位。以前毛主席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这样的话,如果这句话是真理,那么今天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灵魂的。同样的,若以此为据,《建国大业》表现的都是一些没有灵魂的人。

这部影片没有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而这部影片通篇没有讲人民,只讲领袖、党派头目和将军、政客。人民在本片中只是花瓶,只知道献花和鼓掌。试问建国大业难道是仅靠几个精明人的明争暗斗实现的吗?

当然如果把这部影片当成一部纯粹的商业片,那就没有什么奇怪了。我认为从商业片的角度看,这部影片是比较成功的。

【《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最近炒得很火,本来就想去看看,昨天是首映,还是很习惯的先搜索一下网友的观后感,如果大家都说好才花钱去电影院看,如果大家都说不好就不去电影院看了,等一段时间在网上下载一个,看看内容就得了,不过这次搜到的观后感,大家说还行,至少里面明星很多,还反映了爱国思想,决定今天下班去电影院看看。

下面是转载的某网友的观后感:

因为非常期待这部影片,所以全球上映的第一天,我就拽着老妈去看了。

先说说总体评价,我给打四星(五星是满分),总的说来,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对于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这样一个鸿篇巨制,用一个一个片段串联出来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既保证了众星的出镜度,又使得故事可以跳跃却给观者完整感的播放下去。场面恢宏大气,并且没有因为众星云集而丧失原本电影想要表现的主题,也没有泛泛无深意。

再说说具体人物。说实在的,这部戏,我是奔着孙红雷和陈道明去的,因为他俩是我很喜欢的明星。但是,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张国立,我个人觉得他在这部戏里把蒋介石在抗战结束进入内战时期的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好。他的内心戏演的很不错,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挣扎,他的努力,包括最后他的决绝与绝望。但是,我总觉得在内战前这一段,张国立的表演不够有力量,让人觉得这场内战,蒋介石在气势上首先输了一筹。

然后第二个让我觉得不错的是许晴。宋庆龄这一个角色,她拿捏得不错。原来以为她是一个率真,有甜美笑容的邻家姑娘,但今天她的表演,真的叫我吃惊。一个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女性,一个对中国革命进程影响深远的女性,被许晴演绎的稳重大方,识大体,真的是不错。

第三个是陈坤,演蒋经国,不得不说,他的演技还是不错的。至少没有当时在《金粉世家》里那么让我郁闷了,最后在溪口与父亲的动情一幕也演的很好。至少,比那个黄晓明演得好啊。不是我说,虽然承认黄晓明长的还是有线条的,但是他的演技,实在,是,唉,不好说了。

至于陈道明和孙红雷,戏份不多,但是,他们出场的时候我还是心里叫了一下,尤其陈道明,帅的真是可以啊,军装穿他身,唉,唉,我无语了,至于各位看官,你们看了电影自有一番评价。孙红雷真是可爱啊,演一个有点憨的记者,可惜出场的时间很少。

《开国大典》中,出场好玩的明星有很多,冯小刚演起了杜月笙,还有王宝强演的兵,依然是那么可爱,还有范伟,真的是笑死我了。

但是,陈好演傅作义的女儿付冬菊我觉得不怎么样,总觉得有些做作,不知什么原因。

还有斯大林和马歇尔他们,都长的挺像的呢。

接着,我说说我觉得不足的地方。

第一,这部戏据说原本是4个钟头的时常,现在缩减到135分钟,自然暴露出一些毛病。比如,开头很混乱,许多的人物纷纷出现,片段更换的很快,令人目不暇接。我分析了一下,这样做的好处有一点,就是可以表现出抗战胜利后中国内部党派斗争的混乱场面,但是,对于观众来说,有点摸不着头脑,看的比较吃力。

第二,这部戏,出现了太多人物,这些人物,虽然在历史中叱咤风云,但是并不为世人所熟知。我看的时候就在想,这样的戏在全球上映,外国人看起来一定很痛苦,因为他们分不清谁是谁,谁又干了些什么事,那么怎么跟着剧情走呢?同样,这部戏在不少国人看来一定有许多摸不清的地方,这需要有一定历史功底的人去观赏,这样,许多场景许多对话的深意才能被挖掘。

第三,我注意到,蒋介石的配音用了一点地方话,而毛泽东始终用的是普通话。但是,在后来的开国大典上,由于导演使用的是黑白历史片,此时,毛泽东的宣布词则是湖南腔了,前后不对应,看上去有些怪怪的。

我的观后感就是这样了,我最后一点要说的是,这部戏对国民党这个政党的描绘还是比较客观的,这一点,令人欣慰。

后来散场的时候,我妈跟我说,听说当时中国共产党渡江战争胜利后,来到奉化溪口,附近有几个小岛,原是蒋介石拥有。中国共产党利用渔船,意欲收复小岛,却导致最后岛内血流不止。据说,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实在心痛不已。

我想表达什么,这里说不清,但确实,有一点别样滋味。

好吧,我就扯到这里。其实我还有许多话要说的,只是一下子太多,说不出,望看过此片有心交流的同学畅谈一番,愿此有抛砖引玉之能。

【《建国大业》观后感】

莘松幼儿园莘纪苑分园钱敏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

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

??

??

??

.

.

推荐访问:观后感 大业 建国